- 发布时间:2022-04-13 10:39
12月2日,在第三个“国家宪法日”即将到来之际,中国法院博物馆首次开展了“国家宪法日”主题参观活动,来自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的同学们在博物馆参观法庭,观看展品,学习宪法知识,并在司法广场举行宪法宣誓仪式,上了一堂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宪法课。
在模拟法庭,讲解员告诉同学们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规定了人民法院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,公开审理案件,被告人有权辩护。所有这些规定,都是为了保证审判的公正,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。讲解员还向同学们介绍,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,法庭的设置也是落实宪法的规定并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》在法庭上悬挂国徽。随后,讲解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博物馆展出的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判决书,向同学们讲述了宪法第33条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”的深刻含义。
在讲解员带领下,同学们参观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厅,了解美国、英国等国家宪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脉络,以及《钦定宪法大纲》《临时约法》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等重要展品的内容、背景和意义。通过参观,同学们跨越了时间和地域限制,从古观今,联系世界,一一了解宪法发展的历史和现状。
在新中国建国之初展厅中,同学们看到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的四部宪法,分别是1954年、1975年、1978年、1982年制定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,讲解员告诉同学们,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,并向同学们介绍了宪法的基本内容,还分别讲述了四部宪法产生的背景和特点。同学们认识到,宪法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顺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,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。
在“最高人民法院接受监督工作展”专题展厅,同学们看到了选民证,并通过讲解,了解我国的选举制度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,以及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,明确了公民如何依据宪法行使权利,履行义务。
参观结束后,在老师的带领下,同学们在司法广场整齐列队,面向国旗进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。通过主题参观活动,同学们学习到宪法知识,直观地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,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实实在在地保护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法律;通过宪法宣誓活动,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宪法的庄严和神圣,在心中深深地埋下了宪法思想的种子。